股票代码:300321
您的位置:
中国吃透了里根对苏经济战,也就不怕川普的贸易战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20-12-07 | 916 次浏览 | 分享到:

NI11/15刊发Lyle J. Goldstein的文章,分析认为,为了解读特朗普的贸易战,中国去彻底研究了里根对苏联的经济战,指出,美国可能已经错过了标志中国经济霸权来临的临界点。你需要记住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的众多因素中,并没有试图真正衡量经济战的重要性。不过,中国专家付瑞红指出,中情局的一份报告认为,西方经济压力的影响微乎其微,苏联的经济问题主要来自内部。作者是位于里约热内卢纽波特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洋研究所(CMSI)的研究教授。这文章颇有趣,似乎像是幡然醒悟,又像是点头赞许,心悦诚服。而且,文章里还直接引用中文,给翻译带来不少便利。文章从中国专家的历史解读看到了中国国家大战略的成熟,相应的反倒是川普的匆促出招。




许多美国人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明显喜欢征收关税的做法大为不满。例如,美国农民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世界其他地区的种植者,从巴西到俄罗斯,则在庆祝他们的好运。经济学家几乎普遍反对本届政府的做法。但是,地缘政治方面的专家呢?

原来,华盛顿的一位著名战略家、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爱德华-卢特瓦克几年前就在他的《中国的崛起与战略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针对中国的经济战计划。他写道:很明显,如果不能再有效地遏制中国的军事增长,那么,唯一剩下的次善选择就是阻碍中国的经济增长,而且,要在足够的程度上保持可容忍的力量平衡。卢特瓦克建议限制中国出口商的市场,中断对中国的原材料供应,断绝对中国的一切技术转让手段。

他担心美国可能已经错过了标志中国经济霸权来临的临界点。然而,他在书的结尾却提到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如果地缘经济行动适时开始,其有限的目的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中国的经济增长,比如说从每年8%降到每年4%。而这将巨大限制中国政府的报复性选择。直到这本书出版七年后的今天,战略家以国家安全为由支持与中国打贸易战的做法,才开始变得司空见惯。

北京当然很难对美国的这一战略话语视而不见,并一直在忙于试图了解其真实性质。作为这种尝试的一部分,一位中国研究者付瑞红采用了一个比较历史的方法,发表了一篇关于罗纳德-里根总统在80年代对苏联的''经济战''的详细研究报告。该论文不仅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期刊上,而且,还拥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资金赞助号,意味着其重要性。此外,该研究还充分运用了美国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包括塞缪尔-亨廷顿、布鲁斯-詹特森、迈克尔-马斯坦杜诺和理查德-皮普斯等学术名家。研究者认为,华盛顿目前对北京的态度中肯定有这种美国冷战战略的回响。尽管苏联的崩溃显而易见,但付瑞红发现,里根时代的政策充满了''冲突和妥协'',因此,该政策''力量不足'',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解释里根政府政策的思想和战略背景时,这位中国研究者了解到,美国总统将苏联视为''敌人'',甚至构成''邪恶帝国''。付瑞红指出,里根政府的结论是,认为要威慑苏联还不够,而是美国随后寻求''经济工具来攻击苏联,迫使苏联认识到其在军事上与美国长期竞争的能力上存在不足''。因此,里根的''经济战''旨在''用进攻性和破坏性的经济手段破坏苏联经济和金融体系而最终限制和弱化其军事能力''。

文章确实表明,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卡特总统其实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制裁和限制与苏联的贸易,比如高科技产品。根据这份中国的研究报告,里根政府想走得更远,目标是克里姆林宫被认为依赖石油和天然气收入来支付所需的粮食进口。在对今天的美中竞争有回响的指责中,付瑞红观察到,中情局的报告当时断言,每年有数十万份非官方文件被盗,即使是''外国学生获取适用技术,因为每年大约有2000名苏联和东欧人以非旅行身份进入美国留学生获取应用领域的技术每年大约有2,000名苏联和东欧人以非旅行身份进入美国]''。不过,''能源技术和设备''还是要成为新制裁计划的核心。

然而,当一切都结束后,付瑞红得出的结论是,关于这个里根时代破坏苏联经济的计划的影响,''没有简单的答案''。据悉,里根政府的政策内部矛盾重重。例如,从逻辑上讲,农业游说团体为维护美国对苏联的粮食销售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根据这个渲染,国务院显然反对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倡导的更为强硬的做法。他们认为,美国不会获得盟友的支持,这一评估显然被证明相当有先见之明。付瑞红举例说,国务卿亚历山大-海格1982年1月访问欧洲时的一次旅行笔记,他在那里遇到的感觉是,德国和法国不可能从与苏联连接能源路线的承诺中退缩。中国分析家总结道。''盟友并不认为苏联的威胁是迫在眉睫,也不愿意承担经济制裁的代价''。他描述了意大利等国在违反美国制裁的情况下进行的大量能源基础设施销售。付瑞红认为,''美国盟友的行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的这一分析至少有两点确实让人有些不安。比较随意地提到,里根可能批准了针对苏联能源基础设施的秘密破坏行动。这在当前的背景下,肯定是将经济战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一个出现的、可能与不断演变的对华贸易战有关的问题是,付先生认为,苏联显然没有在经济领域采取''反击措施''。

没有试图实际衡量导致苏联1991年崩溃的所有众多因素的重要性。不过,付瑞红指出,中情局的一份报告认为,西方经济压力的影响微乎其微,''苏联的经济问题主要源自国内''。也许,要求一个中国大陆的研究者公开说苏共从经济角度证明是相当惨淡的失败,这未免太过分了,付瑞红先生没有明说,但从字里行间当然可以读出。油价下跌,以及苏联在阿富汗等遥远土地上的昂贵承诺,也被提到对苏联经济产生了重大的恶果。虽然允许美国的经济压力可能对市场以及普遍的态度产生了一些影响--''心理压力'',但是,中国的分析普遍认为,对于里根的经济战来说,苏联随后的崩溃被证明是''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付瑞红的研究结论是,贸易战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付认为这一点必须被中国人充分理解。由于紧张关系范围更广,涉及国家安全,所以不可能得到解决,''压力会逐渐增大'',不过美国也将面临压力和矛盾。付瑞红主张,中国必须''保持战略自信,清醒地评估形势''。他说,北京之所以能有信心,有两个基本原因。第一,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战''在大多数方面相当于''虚张声势''。第二,当代中国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规模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上世纪80年代的苏联。

过去20年,我曾到过中国,几乎走遍了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所有地区,在最后一点上,我倾向于同意付瑞红的观点。虽然,中国并不希望发生这场贸易战,但我们可以推测,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通过先进研究的本土化和开拓全球欠发达市场,认真地为这场战争做准备。

人们或许希望美国也做足了功课,为这样一场贸易战和现在看来的''大脱钩''做准备。遗憾的是,似乎几乎没有任何研究来支撑这种明显的跳跃性的信念。或许,中美贸易战对美国的影响将类似于''脱欧''对英国的影响:蔓延的政治和金融功能失调,让贸易律师发财,同时让社会其他部分陷入越来越大的孤立和偏执中,变得更加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