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管控和稳妥应对中美贸易战
1.我们要释放最大的诚意,尽力保持与美国良好的合作共赢的经贸关系与外交关系
1972年2月,在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交谈时,谈到首都机场的大标语:“全世界团结起来,打倒帝、修、反”的口号和毛泽东“只争朝夕”诗句时,毛泽东笑着说:“这话像放空炮。”真正的共产党人只能是革命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有机有效的统一论者。我们深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合作将造福两国,也将惠及世界。中美之间必然会有竞争,但不必非做对手,更需要当伙伴。当今美国的GDP居全球第一位,现在仍是国际机构、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的主要主导者,其产出目前在世界产出中约占22%,但美元在跨境商品计价、储备、结算、流动性和融资等方面都占一半以上。美国的制造业在衰落,但绝大部分高新科技掌控在其手中。美国当前的军费开支超过全球前5名军费开支最多国家的总和,几乎接近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特朗普发誓要“让美国重新伟大”,就是要企图保持其霸权主义的第一世界的位置。我国外交部多次表态,中国实现自身现代化的道路还很长,我们不会也不必去取代美国的作用。但是,美国内政与外交同样都有着难以消解的困难,同样有求于我;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美之间又在一定范围内和程度上形成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中美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还有合作共赢的空间。作为经贸利益高度融合的两个大国,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两国政府既应对两国人民负责,也应对世界各国负责。我们始终希望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通过平等和建设性对话,共同找出一个互利双赢的解决办法。我们将尽最大诚意争取与美国合作共赢的最大化。如果美国当局死抱着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不放,其必将在世界其他各国和各国人民面前输了理,就会“越使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无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2.自朝鲜、越南战争后,美国历任当局都深谙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之道、之妙,应高度警惕美国不断花样翻新的所谓“软实力”、“巧实力”和“巧竞争”
如果说,特朗普政府刚刚就任之时,更多迷信其硬实力的话,经过几年的历练,现在也越来越倚重其所谓的软实力等。随着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美国与中国等其他国家的较量将综合使用贸易战、金融战、技术战、舆论战和军事冲突甚至战争边缘等手段,因此在关注看得见硝烟的战场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有时候,人们往往会觉得理论特别是概念比较枯燥,讲故事的方式可能给人印象更为深刻。什么是软实力、巧实力和巧竞争呢?2000年10月,笔者访问美国,与美国亚洲安全事务顾问交谈。笔者问:“烦您开个药方,我们中国如何做,中美两国才能建立真正牢固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他回答:“中国必须变成民主国家。”笔者说:“民主国家的概念太抽象。”他回答:“就像台湾那样总统直选。”大家看,他不仅把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规划得清清楚楚,还把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十分轻松地分裂了出去。笔者接着问:“美国和中国目前政策都不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你们有没有把握把中国变成您所说的所谓民主国家?”可能是所问问题太尖锐,他犹豫了片刻,然后十分肯定地回答说:“有!”2001年3月,应日本外务省的邀请,笔者率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日本。访问期间,曾与日本某大学的一位与其外务省关系密切的教授交谈,这位教授建议说:“你们要避免台海冲突,就要考虑实行‘联邦制’、多党制;甚至可考虑中国共产党改个名字,改一个字也行,也就是把中国共产党中的‘产’字改成‘和’字,叫‘中国共和党’,这样一来,中美、中日之间的一切障碍都不存在了。奥运会可以让你们申办成功,WTO可以让你们加入,另外人权、‘六四’问题等也可以不再追究。否则,你们与台湾也很难统一。”当笔者说“美日关系是美国为主导,你们日本人说了不算”时,这位教授说:“建议中国共产党改名字,是美国与我们等多方面反复商量好的。比如,2000年我出国15次,其中到中国大陆6次,到美国4次,去欧洲3次,去台湾、印度各1次。”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共产党改了名字,中国和世界将是什么状况呢?2008年5月,笔者到英国访问,与英国从事国际战略研究的负责人交谈。笔者问:“烦您坦率地谈谈中美关系的前景。”他说:“中国要硬实力崛起,美国则会举双手欢迎。中国若想软实力崛起,美中之间迟早必然会发生直接的全面的冲突。”私下里,笔者又请他解释“硬实力”与“软实力”在这里的特定内涵,他说:“硬实力就是GDP增长,就是中国负责生产,美国负责消费。软实力就是文化的自信与高科技的发展。”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和科技创新之后,美国开打了中美贸易战。